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财经Finance › 正文

国计民生:物价高收入低,消费者从哪儿找信心?

becks 发布于 2012-04-13 09:28 阅读次 

民生用品持续高企,老百姓工资普遍偏低,消费者信心很难建立。如何能“让钱够花”?也许没人可以保证给出一个马上就能实现的答案,但是通向它的道路仍然在铺设。可以想到的,通向“够花”目标的关键有四点:一是要有信心,二是要保持物价的平稳、防止过快上涨,三是稳步提高劳动性收入,四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当老有所依、幼有所教、人有所居时,无论是哪一等收入者都不会“焦虑”。

退休老人——

物价上涨吃不消

“蔬菜瓜果价格都在涨,每个月老两口将近4000多元的工资存不下,甚至还有些拮据。”

——电力公司退休职工 刘阿姨

“4个苹果就要十多元钱,水果吃不起喽。”4月9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延静西里菜市场门口,刚刚买好菜的刘阿姨抱怨说,在每个月的开销里,吃饭这一块的比例总是居高不下,而且随着菜价上涨节节攀升。以前到菜市场,10元钱能买不少蔬菜,现在到菜市场随便逛逛,随便买点就要二三十元钱。

刘阿姨一边整理蔬菜,一边跟记者聊起天。她住在朝阳区红庙北里,今年70岁,有一儿一女。虽然孩子都很孝顺,但考虑到起居方便,她和老伴没有和儿女住在一起,夫妻两人都是从北京市电力公司退休。子女都有正式的工作、收入比较稳定,时不时还给他们老两口一些零花钱。

按理来说,刘阿姨颐养天年,生活应是丰富多彩,可她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却还有话要说。

“蔬菜瓜果价格都在涨,每个月老两口4000多元的工资存不下,甚至还有些拮据。”刘阿姨说,如今物价涨得快,生活费降不下来,让退休后的幸福指数打了不少折扣。

刘阿姨拿着刚刚买好的蔬菜,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4个番茄要8元钱、4个苹果十多元、半斤多猪肉十多元钱、一把蒜薹7元、加起来三十多元钱的蔬菜水果,也就够老两口吃1天。“这还没有算上油盐酱醋米面,如果都加上,一个月的生活费最少也要1000多元钱。”刘阿姨说。

在延静西里菜市场,记者发现,以500克为单位,苹果要6元、香蕉3.5元、草莓12元;猪肉16元、羊肉28元;蔬菜价格也不便宜:番茄要4.5元、辣椒要5.5元、大葱4.5元。而在附近的一家超市,价格还要高出一些。

刘阿姨说,虽然他们老两口的身体还算是好,但毕竟年龄大了,一些小毛病在所难免,每个月要去两三趟医院。医疗保险分担了医药费的大部分,但算下来由自己承担的医药费,每个月也差不多将近1000元。除了吃饭和医疗两大开销以外,每个月的水、电、煤气的费用要500多元、再加上人情私事的来往,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差不多花完了。

刘阿姨说,她年轻时喜欢游泳,今年开春,她本来打算办个游泳卡,每个星期锻炼一次,但随着最近生活开支增加,只好暂时缓一缓了。

“生活开销大,对未来的生活总是有不少担心。”刘阿姨说,“最怕将来身体不好,有什么大毛病,手里又没有太多积蓄,害怕给孩子增加额外负担。”

她说,这两年退休金也涨了不少,希望退休金涨得再快一些,让退休后的日子更轻松。

都市白领——

攒钱买房不敢花

“除了不能推辞的应酬、不得不支出的开支以外,其他的消费都是能省就省。”

——青年软件工程师 付本波

来自山东省济宁市的小伙付本波2009年从东北大学毕业,随后到北京海淀区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就职。刚刚上班时工资7000多元,近3年来,工资涨了3次,现在每个月的税前工资达到1.2万元。在很多人眼里看来,这算是高收入了,可他却不轻松。

付本波说,虽然每个月的收入不低,但是支出也不少:房租要3000元,吃饭也要1000多元,交通、通讯800元左右,这些支出比较固定,除此以外,还有朋友聚会等一些不太固定的支出,也是笔不小的开支。

“比如结婚等喜事的礼金就让我很头疼。”付本波说,目前就职的公司部门人较多,加上大学同学在北京的也不少,而恰恰差不多都在结婚的年龄。这样一来,他甚至每个月都有结婚、生孩子等应酬,而一次花费就要近1000多元钱。

同事、朋友闲暇时间聚会花销也不少。每到周末,就会有同事组织活动,集体活动不太方便推辞,几个人到饭馆一坐,饭后再唱唱歌、看看电影,一天下来,就算AA制,每个人也有将近200元钱的花费。“观看一场电影就要七八十元钱,真有点舍不得。”付本波说。

平时,每天40多元的伙食费,虽然只是在路边的快餐店填饱肚子,在付本波看来已经算是“大手大脚”了。“我刚毕业的时候,每天的伙食费只有20多元。”付本波说,现在他每天都想着省钱、攒钱,除了不能推辞的活动以外,他都是能省即省。

小付爱打网球,爱好旅游,“但一张健身卡就要2000多元,出去旅游一趟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这些对我来说,只能算是‘奢望’了。”付本波说。

“其实也不是负担不起,但想想将来的生活压力,还是省着点花攒点钱比较好。”付本波说,之所以这么节约,还是想攒钱买房子。在买房这件事上,父母能给他的支持有限,更多需要自己努力。眼下房价仍然居高不下,他想每年能攒六七万元左右的存款,过几年能凑足首付,在郊区买一套房子,“希望房价再多降一些。”

年轻父母——

抚养孩子压力大

“没生孩子之前,两个人的生活压力还不大。自从有了孩子,明显感觉钱不够花。”

——北京某事业单位职工 孙晓涛

“没要孩子之前,两个人的生活压力挺小。自从有了孩子,明显感觉钱不够花。”就职于北京市一家事业单位的孙晓涛对记者说,抚养孩子的费用成为家庭支出的大头,原本轻松的日子变得有些紧张,让刚刚成为父亲的他有些不适应。

孙晓涛2007年参加工作,2009年结婚。妻子和他一样,都在北京的事业单位上班,工资虽然不算太高,但比较稳定,每个月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有1万多元。他和妻子都是北京人,在双方父母的支持下,婚前就解决了房子和车子的两大“难题”。

这样一来,他们二人结婚之后的生活可以算得上轻松,每个月的收入还会有些结余。平时在家吃饭的时候少,大多都是在外面餐厅;周末的安排也颇为丰富,经常会去看看电影或者开车出去自助游。

“去年10月份,孩子出生后,生活可以算得上大变样。”孙晓涛说,有了孩子之后,占用时间可以理解,但抚养孩子的费用真是让人“始料不及”。

孙晓涛大概计算了下从孩子出生到现在近半年来的家庭花销:总开支有六七万元——妻子生产时公立医院找不到床位,最后找了一家民营专科诊所,花了3万多元,坐月子请月嫂花了1万多,给孩子买婴儿床、奶粉等生活用品、食品加起来花了2万多元……

“月初往银行卡里打了5000元钱,现在所剩无几。”孙晓涛说,单说给孩子买尿不湿和奶粉这两样,每个月加起来就要2000多元钱。除此之外,还要给孩子买玩具、请保姆、上商业保险……“如果孩子不小心患上发烧等疾病,进一趟医院,最起码也要上千元。”孙晓涛说。

孙晓涛说,现在他们夫妻二人为了节省开支,出门能不开车就不开车,能不打车就不打车,而更多选择乘坐公交车;周末也基本不出去玩,原来的一些朋友聚会、外出旅游等娱乐活动,也是能减的就减,能省的就省。尽管如此,有时候还是“入不敷出”,要靠双方父母周济。

“听朋友说,孩子再大点,上幼儿园费用也不低,每年少说也要两三万元钱。”孙晓涛说,抚养孩子是父母应尽的责任,该花的就得花,但如今抚养孩子的支出占了家庭开支的绝大部分,还是让人受不了。希望政府把学前教育等育儿费用再降一些,给年轻父母“减减压”。

民生用品持续高企,老百姓工资普遍偏低,消费者信心很难建立。如何能“让钱够花”?也许没人可以保证给出一个马上就能实现的答案,但是通向它的道路仍然在铺设。可以想到的,通向“够花”目标的关键有四点:一是要有信心,二是要保持物价的平稳、防止过快上涨,三是稳步提高劳动性收入,四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当老有所依、幼有所教、人有所居时,无论是哪一等收入者都不会“焦虑”。

退休老人——

物价上涨吃不消

“蔬菜瓜果价格都在涨,每个月老两口将近4000多元的工资存不下,甚至还有些拮据。”

——电力公司退休职工 刘阿姨

“4个苹果就要十多元钱,水果吃不起喽。”4月9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延静西里菜市场门口,刚刚买好菜的刘阿姨抱怨说,在每个月的开销里,吃饭这一块的比例总是居高不下,而且随着菜价上涨节节攀升。以前到菜市场,10元钱能买不少蔬菜,现在到菜市场随便逛逛,随便买点就要二三十元钱。

刘阿姨一边整理蔬菜,一边跟记者聊起天。她住在朝阳区红庙北里,今年70岁,有一儿一女。虽然孩子都很孝顺,但考虑到起居方便,她和老伴没有和儿女住在一起,夫妻两人都是从北京市电力公司退休。子女都有正式的工作、收入比较稳定,时不时还给他们老两口一些零花钱。

按理来说,刘阿姨颐养天年,生活应是丰富多彩,可她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却还有话要说。

“蔬菜瓜果价格都在涨,每个月老两口4000多元的工资存不下,甚至还有些拮据。”刘阿姨说,如今物价涨得快,生活费降不下来,让退休后的幸福指数打了不少折扣。

刘阿姨拿着刚刚买好的蔬菜,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4个番茄要8元钱、4个苹果十多元、半斤多猪肉十多元钱、一把蒜薹7元、加起来三十多元钱的蔬菜水果,也就够老两口吃1天。“这还没有算上油盐酱醋米面,如果都加上,一个月的生活费最少也要1000多元钱。”刘阿姨说。

在延静西里菜市场,记者发现,以500克为单位,苹果要6元、香蕉3.5元、草莓12元;猪肉16元、羊肉28元;蔬菜价格也不便宜:番茄要4.5元、辣椒要5.5元、大葱4.5元。而在附近的一家超市,价格还要高出一些。

刘阿姨说,虽然他们老两口的身体还算是好,但毕竟年龄大了,一些小毛病在所难免,每个月要去两三趟医院。医疗保险分担了医药费的大部分,但算下来由自己承担的医药费,每个月也差不多将近1000元。除了吃饭和医疗两大开销以外,每个月的水、电、煤气的费用要500多元、再加上人情私事的来往,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差不多花完了。

刘阿姨说,她年轻时喜欢游泳,今年开春,她本来打算办个游泳卡,每个星期锻炼一次,但随着最近生活开支增加,只好暂时缓一缓了。

“生活开销大,对未来的生活总是有不少担心。”刘阿姨说,“最怕将来身体不好,有什么大毛病,手里又没有太多积蓄,害怕给孩子增加额外负担。”

她说,这两年退休金也涨了不少,希望退休金涨得再快一些,让退休后的日子更轻松。

都市白领——

攒钱买房不敢花

“除了不能推辞的应酬、不得不支出的开支以外,其他的消费都是能省就省。”

——青年软件工程师 付本波

来自山东省济宁市的小伙付本波2009年从东北大学毕业,随后到北京海淀区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就职。刚刚上班时工资7000多元,近3年来,工资涨了3次,现在每个月的税前工资达到1.2万元。在很多人眼里看来,这算是高收入了,可他却不轻松。

付本波说,虽然每个月的收入不低,但是支出也不少:房租要3000元,吃饭也要1000多元,交通、通讯800元左右,这些支出比较固定,除此以外,还有朋友聚会等一些不太固定的支出,也是笔不小的开支。

“比如结婚等喜事的礼金就让我很头疼。”付本波说,目前就职的公司部门人较多,加上大学同学在北京的也不少,而恰恰差不多都在结婚的年龄。这样一来,他甚至每个月都有结婚、生孩子等应酬,而一次花费就要近1000多元钱。

同事、朋友闲暇时间聚会花销也不少。每到周末,就会有同事组织活动,集体活动不太方便推辞,几个人到饭馆一坐,饭后再唱唱歌、看看电影,一天下来,就算AA制,每个人也有将近200元钱的花费。“观看一场电影就要七八十元钱,真有点舍不得。”付本波说。

平时,每天40多元的伙食费,虽然只是在路边的快餐店填饱肚子,在付本波看来已经算是“大手大脚”了。“我刚毕业的时候,每天的伙食费只有20多元。”付本波说,现在他每天都想着省钱、攒钱,除了不能推辞的活动以外,他都是能省即省。

小付爱打网球,爱好旅游,“但一张健身卡就要2000多元,出去旅游一趟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这些对我来说,只能算是‘奢望’了。”付本波说。

“其实也不是负担不起,但想想将来的生活压力,还是省着点花攒点钱比较好。”付本波说,之所以这么节约,还是想攒钱买房子。在买房这件事上,父母能给他的支持有限,更多需要自己努力。眼下房价仍然居高不下,他想每年能攒六七万元左右的存款,过几年能凑足首付,在郊区买一套房子,“希望房价再多降一些。”

年轻父母——

抚养孩子压力大

“没生孩子之前,两个人的生活压力还不大。自从有了孩子,明显感觉钱不够花。”

——北京某事业单位职工 孙晓涛

“没要孩子之前,两个人的生活压力挺小。自从有了孩子,明显感觉钱不够花。”就职于北京市一家事业单位的孙晓涛对记者说,抚养孩子的费用成为家庭支出的大头,原本轻松的日子变得有些紧张,让刚刚成为父亲的他有些不适应。

孙晓涛2007年参加工作,2009年结婚。妻子和他一样,都在北京的事业单位上班,工资虽然不算太高,但比较稳定,每个月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有1万多元。他和妻子都是北京人,在双方父母的支持下,婚前就解决了房子和车子的两大“难题”。

这样一来,他们二人结婚之后的生活可以算得上轻松,每个月的收入还会有些结余。平时在家吃饭的时候少,大多都是在外面餐厅;周末的安排也颇为丰富,经常会去看看电影或者开车出去自助游。

“去年10月份,孩子出生后,生活可以算得上大变样。”孙晓涛说,有了孩子之后,占用时间可以理解,但抚养孩子的费用真是让人“始料不及”。

孙晓涛大概计算了下从孩子出生到现在近半年来的家庭花销:总开支有六七万元——妻子生产时公立医院找不到床位,最后找了一家民营专科诊所,花了3万多元,坐月子请月嫂花了1万多,给孩子买婴儿床、奶粉等生活用品、食品加起来花了2万多元……

“月初往银行卡里打了5000元钱,现在所剩无几。”孙晓涛说,单说给孩子买尿不湿和奶粉这两样,每个月加起来就要2000多元钱。除此之外,还要给孩子买玩具、请保姆、上商业保险……“如果孩子不小心患上发烧等疾病,进一趟医院,最起码也要上千元。”孙晓涛说。

孙晓涛说,现在他们夫妻二人为了节省开支,出门能不开车就不开车,能不打车就不打车,而更多选择乘坐公交车;周末也基本不出去玩,原来的一些朋友聚会、外出旅游等娱乐活动,也是能减的就减,能省的就省。尽管如此,有时候还是“入不敷出”,要靠双方父母周济。

“听朋友说,孩子再大点,上幼儿园费用也不低,每年少说也要两三万元钱。”孙晓涛说,抚养孩子是父母应尽的责任,该花的就得花,但如今抚养孩子的支出占了家庭开支的绝大部分,还是让人受不了。希望政府把学前教育等育儿费用再降一些,给年轻父母“减减压”。


关键字: 物价高 收入低 消费者信心指数 CPI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