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人物People › 正文

家乐福中国区前任总裁罗国伟:家乐福的铁血改革者

Christina 发布于 2012-05-10 09:46 阅读次 

家乐福中国区前总裁罗国伟“今天我将离开中国;跟你们在一起,我收获了美好的记忆;通过你们,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是家乐福中国区总裁罗国伟在离开中国前给中国同僚写的赠别诗歌。罗国伟在中国区家乐福执政6年,家乐福公关公司为总结他的执政生涯专门为他制作了一本纪念册。不管他职业功过得失如何,但是罗国伟在家乐福的发展上无疑产生了重大影响。

罗国伟的“执政纲领”

农超对接

家乐福是在中国市场较早开展“农超对接”的零售企业之一,2007年就开始在部分城市试点推出“农民直供”的采购模式。2008年,中国商务部把家乐福列为首批“农超对接”试点企业。

通过“农超对接”,供需直接见面,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的成本。节约的部分成本一部分用于提高对农户的收购价,另一部分还能以降价形式返还给消费者,超市也因此能增加客流量,提高销售额,从而实现农户、超市、消费者三方共赢。

本土化一直是家乐福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在过去三年里,家乐福通过“农超对接”项目,把欧洲较为成熟的“农民直供”模式搬到中国试验成功,这个创新不仅给中国的消费者带来新鲜感,更重要的是让家乐福与中国的广大农村建立了密切联系,使得农民合作社的产品直接摆上大超市的柜台。

目前,家乐福已经与3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合作,累计采购了12万吨的蔬菜和水果,金额达到5亿多元人民币。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农超对接”,我们 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了交流,相互增加了解,互相适应。比如,家乐福与普通供应商的结款账期通常为60个工作日,而为了适应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我们特别 加快了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结账时间,目前为15个工作日,下一步计划缩短到5个工作日。同时,支付方式也更具灵活性。

大家特别关心食品的卫 生安全问题,农产品也不例外。为此,家乐福的做法是,一开头就严格挑选产地,只有产品符合家乐福采购标准的合作社,家乐福才会与之签订长期订货合同。同时,家乐福还给每家每户农民分发质量手册,并与农民合作社一起合作严把质量关,确保消费者买到放心的农产品。所有的“农超对接”的农产品在上架前要进行3 次质量检测。此外,家乐福的门店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包括统一设计产品标志和产品专区,让消费者放心选购,以此来推动“农超对接”产品的销售。

争议颇多的CCU

对罗国伟而言,CCU(城市采购中心)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在罗的推动下,CCU取代了家乐福以前的区域采购中心而成为城市采购权利的核心。在战略层面,正是因为CCU的成立,家乐福结束了执行了数十年的“店长负责制”,开启了中央集权之路。

对于CCU的成立,业界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家乐福退出韩国、日本后为了安置这些撤离的高管而设立的部门。不过,在家乐福内部人士看来,CCU的成立与罗国伟的执政思维是一脉相承的。

“家乐福的盈利可分为前台利润(商品差价)、后台利润(销售返点)以及中台利润(堆头、促销费用)。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通过提高售价而增加前台利润或者向供应商征收更多返点来提高后台利润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在中台利润上下功夫。在成立CCU之前,所有的海报、促销都由店长来负责,其中的利润截留在了门店。而CCU成立之后,将上述权利回收到了CCU,中台利润相对透明化,家乐福中国区总部的利润也因此有所提高”。CCU战略是不错的,其效果也相当显著,CCU的成立至少提升家乐福中国区利润将近三个点。

不过,由于CCU取代了原有区域总部的部分角色,将采购重心下移,使得采购人员数量激增。而采购人员的数量增加意味着费用和支出的增加,为此家乐福不得不从门店上调人员到CCU。CCU的成立进一步压缩了门店的人员,以前门店的一个处平均有15个员工,现在平均只有6个。

另一方面,家乐福在改革过程中将店长权利收回同时却仍然让他们承担过于称重的压力。职责权利是相匹配的,一旦彼此不够均衡,便容易出现问题。家乐福在进行这项改革的时候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考虑到全面的问题。”家乐福中国区原拓展总监、第一零售网总经理丁利国对记者表示。

因此,家乐福推行CCU,加强中央集权的代价是一批资深的店长离职,员工士气低落。据不完全统计,从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半年时间里,共有5位店长离职,这被业内解读为“收权后遗症”。

罗国伟留下些什么

刚刚过去的一年对家乐福来说颇多坎坷。这一年,中国家乐福销售额被业界黑马大润发所超越,从而跌落销售冠军的宝座。另外,由于家乐福过于依赖供应商通道费用的模式使得零供关系日趋紧张。

可以看出,罗国伟也在努力消弭种种不利影响。为了扩大盈利空间,家乐福积极开展农超对接项目。就在不久前罗国伟透露,家乐福将在上海建立全球的果蔬贸易公司,将把总部设在西班牙的专业从事蔬菜和水果贸易的蔬果贸 (SOCOMO)公司引入中国,将中国农产品销售到欧洲。

在零供关系方面,近期家乐福上海总部负责政府关系的高层与中国商业联合会零供关系调节平台的相关负责人展开会晤。“家乐福方面已经向供应商伸出了橄榄枝”。

尽管罗国伟力图扭转局面,但留给他的时间不多。而罗国伟的继任者,Thierry GARNIER将面对更大的挑战。

在罗国伟执政的六年来,家乐福中国区的销售额由2006年的248亿元增长为2010年底的420亿元人民币,门店数量由2006年的100家增加到现在的近200家。当然,罗国伟也留给家乐福中国区不少问题,比如近期发生的康师傅、中粮集团事件等折射出家乐福与供应商的零供矛盾加剧。而这些问题和挑战将由现任家乐福国际发展市场执行董事Thierry GARNIER来应对。

家乐福中国区前总裁罗国伟“今天我将离开中国;跟你们在一起,我收获了美好的记忆;通过你们,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是家乐福中国区总裁罗国伟在离开中国前给中国同僚写的赠别诗歌。罗国伟在中国区家乐福执政6年,家乐福公关公司为总结他的执政生涯专门为他制作了一本纪念册。不管他职业功过得失如何,但是罗国伟在家乐福的发展上无疑产生了重大影响。

罗国伟的“执政纲领”

农超对接

家乐福是在中国市场较早开展“农超对接”的零售企业之一,2007年就开始在部分城市试点推出“农民直供”的采购模式。2008年,中国商务部把家乐福列为首批“农超对接”试点企业。

通过“农超对接”,供需直接见面,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的成本。节约的部分成本一部分用于提高对农户的收购价,另一部分还能以降价形式返还给消费者,超市也因此能增加客流量,提高销售额,从而实现农户、超市、消费者三方共赢。

本土化一直是家乐福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在过去三年里,家乐福通过“农超对接”项目,把欧洲较为成熟的“农民直供”模式搬到中国试验成功,这个创新不仅给中国的消费者带来新鲜感,更重要的是让家乐福与中国的广大农村建立了密切联系,使得农民合作社的产品直接摆上大超市的柜台。

目前,家乐福已经与3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合作,累计采购了12万吨的蔬菜和水果,金额达到5亿多元人民币。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农超对接”,我们 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了交流,相互增加了解,互相适应。比如,家乐福与普通供应商的结款账期通常为60个工作日,而为了适应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我们特别 加快了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结账时间,目前为15个工作日,下一步计划缩短到5个工作日。同时,支付方式也更具灵活性。

大家特别关心食品的卫 生安全问题,农产品也不例外。为此,家乐福的做法是,一开头就严格挑选产地,只有产品符合家乐福采购标准的合作社,家乐福才会与之签订长期订货合同。同时,家乐福还给每家每户农民分发质量手册,并与农民合作社一起合作严把质量关,确保消费者买到放心的农产品。所有的“农超对接”的农产品在上架前要进行3 次质量检测。此外,家乐福的门店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包括统一设计产品标志和产品专区,让消费者放心选购,以此来推动“农超对接”产品的销售。

争议颇多的CCU

对罗国伟而言,CCU(城市采购中心)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在罗的推动下,CCU取代了家乐福以前的区域采购中心而成为城市采购权利的核心。在战略层面,正是因为CCU的成立,家乐福结束了执行了数十年的“店长负责制”,开启了中央集权之路。

对于CCU的成立,业界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家乐福退出韩国、日本后为了安置这些撤离的高管而设立的部门。不过,在家乐福内部人士看来,CCU的成立与罗国伟的执政思维是一脉相承的。

“家乐福的盈利可分为前台利润(商品差价)、后台利润(销售返点)以及中台利润(堆头、促销费用)。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通过提高售价而增加前台利润或者向供应商征收更多返点来提高后台利润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在中台利润上下功夫。在成立CCU之前,所有的海报、促销都由店长来负责,其中的利润截留在了门店。而CCU成立之后,将上述权利回收到了CCU,中台利润相对透明化,家乐福中国区总部的利润也因此有所提高”。CCU战略是不错的,其效果也相当显著,CCU的成立至少提升家乐福中国区利润将近三个点。

不过,由于CCU取代了原有区域总部的部分角色,将采购重心下移,使得采购人员数量激增。而采购人员的数量增加意味着费用和支出的增加,为此家乐福不得不从门店上调人员到CCU。CCU的成立进一步压缩了门店的人员,以前门店的一个处平均有15个员工,现在平均只有6个。

另一方面,家乐福在改革过程中将店长权利收回同时却仍然让他们承担过于称重的压力。职责权利是相匹配的,一旦彼此不够均衡,便容易出现问题。家乐福在进行这项改革的时候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考虑到全面的问题。”家乐福中国区原拓展总监、第一零售网总经理丁利国对记者表示。

因此,家乐福推行CCU,加强中央集权的代价是一批资深的店长离职,员工士气低落。据不完全统计,从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半年时间里,共有5位店长离职,这被业内解读为“收权后遗症”。

罗国伟留下些什么

刚刚过去的一年对家乐福来说颇多坎坷。这一年,中国家乐福销售额被业界黑马大润发所超越,从而跌落销售冠军的宝座。另外,由于家乐福过于依赖供应商通道费用的模式使得零供关系日趋紧张。

可以看出,罗国伟也在努力消弭种种不利影响。为了扩大盈利空间,家乐福积极开展农超对接项目。就在不久前罗国伟透露,家乐福将在上海建立全球的果蔬贸易公司,将把总部设在西班牙的专业从事蔬菜和水果贸易的蔬果贸 (SOCOMO)公司引入中国,将中国农产品销售到欧洲。

在零供关系方面,近期家乐福上海总部负责政府关系的高层与中国商业联合会零供关系调节平台的相关负责人展开会晤。“家乐福方面已经向供应商伸出了橄榄枝”。

尽管罗国伟力图扭转局面,但留给他的时间不多。而罗国伟的继任者,Thierry GARNIER将面对更大的挑战。

在罗国伟执政的六年来,家乐福中国区的销售额由2006年的248亿元增长为2010年底的420亿元人民币,门店数量由2006年的100家增加到现在的近200家。当然,罗国伟也留给家乐福中国区不少问题,比如近期发生的康师傅、中粮集团事件等折射出家乐福与供应商的零供矛盾加剧。而这些问题和挑战将由现任家乐福国际发展市场执行董事Thierry GARNIER来应对。


关键字: 家乐福 罗国伟 大润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