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商情Market › 正文

智能手机的未来 拼的是软实力

Christina 发布于 2012-05-17 15:12 阅读次 

智能手机的未来 拼的是软实力近日,百度宣布加入智能手机行业,百度与长虹合作,推出一款低价智能手机,由富士康代工,中国联通包销。目前,中国互联网企业都已经涉足移动互联网终端行业,阿里巴巴,小米和360等均已现身。百度的加入势必将智能手机行业推向另一个高潮。智能手机行业的竞争达到空前的激烈,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应该瞄准哪里,这是各企业应该深思的问题。

强调硬件参数的时代已经远去

在外观比较难有突破的情况下,厂商会集中精力在材质,工艺设计下功夫,以求差异化,和增加用户的手感体验;在操作系统雷同的情况下,首先被大众们关注的很有可能是智能手机的硬件参数,目前最主要的参数就是处理器的主频和显示屏的大小。这很像20年前谈PC,那时候硬件参数成为了厂商以及消费者主要追逐的对象。但是随着PC一路发展到今天,由台式机到笔记本,虽然产品形态发生了变化,摩尔定律一直发挥着它的作用,但PC厂商一直较少把心思和竞争力放在体验的差别上,所以PC厂商之间的竞争也进入了一片红海。随后激发市场灵感的平板电脑,作为PC与智能手机的跨界产品,它的成功绝不是硬件参数的胜利,而是从消费者的体验与需求出发而诞生的产品。

根据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发展来看,虽然也是跟随着摩尔定律,但是显然其速度要比PC更快,如果依赖于硬件升级,那么智能手机可能很快步上PC价格竞争的后尘。当然,对于新入市场的竞争者而言,强调硬件参数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

不过,拼参数的做法所持续的时间应该不会太久。虽然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有消费者拿着写满硬件参数的纸条去买PC,这是由PC的应用场景所决定的,但智能手机是否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首先智能手机的应用场景与PC完全不同,作为伴随性非常之强的终端产品,它已经是随时随地伴随着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结合了时尚与科技的产品;此外与PC占用人的大块使用时间不同,手机的使用时间是碎片化的,同时在挤占消费者碎片时间的过程中要实现颇多的功能:社交、处理部分工作、多媒体娱乐、信息获取等等,当然还有通信功能。

因此人们对于手机的最终诉求绝不仅仅是计算性能,而是结合在使用和生活中的一种体验。

增加用户体验

智能手机兴起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大跨度发展应该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安卓系统的成熟,智能手机概念的逐渐普及迎来了市场的飞速发展,根据IDC的数据显示到2010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就已经超越了PC。

这种快速的变化既让行业从业者欣喜,但带来的却是更大的挑战:从来没有一类消费电子产品能像智能手机一样变化如此之快速。

究竟该推出什么样的产品?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他们并非极客,也不了解智能手机的具体技术,作为厂商其实有义务化繁为简:将所有的技术变为无形的体验,使消费者感受到便捷。拘泥于处理器与操作系统绝不是最佳的做法。

以往在安卓阵营中,为了避免产品同质化,设计出有品牌特色的UI成为了厂商们必做的功课。但是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仅仅依靠UI已经很难笼络住消费者,强化手机品牌的唯一办法就是无处不在的用户体验。

而在强化体验首先要做的就是围绕手机硬件本身的体验,例如拍照、音乐等功能。此外就是在系统层面所要下功夫去做的,事实上,今天终端公司内从事软件开发的工程师要多过硬件工程师才对,增强公司在软件方面的开发实力在未来很可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为智能终端是一个需要把硬件跟软件高度整合的产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除了关注参数外,这个产品和服务体验好不好?这个品牌这个产品有没有能力帮用户把不同的互联网业务有机整合在一块?把用户的体验层次再提高一个层是至关重要的。

而除了围绕在硬件本身的关键体验外,我们也必须要去重视社交网络以及互联网元素,因为黏住消费者绝不会仅仅依靠处理器或者是操作系统,因此与互联网公司合作跨界产品有助于手机厂商打开思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其实智能手机的软实力无非是将其看成各种平台的融合,体验的平台、服务的平台以及应用的平台的总和。智能手机市场同样是瞬息万变。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市场条件的发展,未来智能手机行业最终拼的还是软实力。

智能手机的未来 拼的是软实力近日,百度宣布加入智能手机行业,百度与长虹合作,推出一款低价智能手机,由富士康代工,中国联通包销。目前,中国互联网企业都已经涉足移动互联网终端行业,阿里巴巴,小米和360等均已现身。百度的加入势必将智能手机行业推向另一个高潮。智能手机行业的竞争达到空前的激烈,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应该瞄准哪里,这是各企业应该深思的问题。

强调硬件参数的时代已经远去

在外观比较难有突破的情况下,厂商会集中精力在材质,工艺设计下功夫,以求差异化,和增加用户的手感体验;在操作系统雷同的情况下,首先被大众们关注的很有可能是智能手机的硬件参数,目前最主要的参数就是处理器的主频和显示屏的大小。这很像20年前谈PC,那时候硬件参数成为了厂商以及消费者主要追逐的对象。但是随着PC一路发展到今天,由台式机到笔记本,虽然产品形态发生了变化,摩尔定律一直发挥着它的作用,但PC厂商一直较少把心思和竞争力放在体验的差别上,所以PC厂商之间的竞争也进入了一片红海。随后激发市场灵感的平板电脑,作为PC与智能手机的跨界产品,它的成功绝不是硬件参数的胜利,而是从消费者的体验与需求出发而诞生的产品。

根据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发展来看,虽然也是跟随着摩尔定律,但是显然其速度要比PC更快,如果依赖于硬件升级,那么智能手机可能很快步上PC价格竞争的后尘。当然,对于新入市场的竞争者而言,强调硬件参数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

不过,拼参数的做法所持续的时间应该不会太久。虽然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有消费者拿着写满硬件参数的纸条去买PC,这是由PC的应用场景所决定的,但智能手机是否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首先智能手机的应用场景与PC完全不同,作为伴随性非常之强的终端产品,它已经是随时随地伴随着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结合了时尚与科技的产品;此外与PC占用人的大块使用时间不同,手机的使用时间是碎片化的,同时在挤占消费者碎片时间的过程中要实现颇多的功能:社交、处理部分工作、多媒体娱乐、信息获取等等,当然还有通信功能。

因此人们对于手机的最终诉求绝不仅仅是计算性能,而是结合在使用和生活中的一种体验。

增加用户体验

智能手机兴起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大跨度发展应该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安卓系统的成熟,智能手机概念的逐渐普及迎来了市场的飞速发展,根据IDC的数据显示到2010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就已经超越了PC。

这种快速的变化既让行业从业者欣喜,但带来的却是更大的挑战:从来没有一类消费电子产品能像智能手机一样变化如此之快速。

究竟该推出什么样的产品?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他们并非极客,也不了解智能手机的具体技术,作为厂商其实有义务化繁为简:将所有的技术变为无形的体验,使消费者感受到便捷。拘泥于处理器与操作系统绝不是最佳的做法。

以往在安卓阵营中,为了避免产品同质化,设计出有品牌特色的UI成为了厂商们必做的功课。但是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仅仅依靠UI已经很难笼络住消费者,强化手机品牌的唯一办法就是无处不在的用户体验。

而在强化体验首先要做的就是围绕手机硬件本身的体验,例如拍照、音乐等功能。此外就是在系统层面所要下功夫去做的,事实上,今天终端公司内从事软件开发的工程师要多过硬件工程师才对,增强公司在软件方面的开发实力在未来很可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为智能终端是一个需要把硬件跟软件高度整合的产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除了关注参数外,这个产品和服务体验好不好?这个品牌这个产品有没有能力帮用户把不同的互联网业务有机整合在一块?把用户的体验层次再提高一个层是至关重要的。

而除了围绕在硬件本身的关键体验外,我们也必须要去重视社交网络以及互联网元素,因为黏住消费者绝不会仅仅依靠处理器或者是操作系统,因此与互联网公司合作跨界产品有助于手机厂商打开思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其实智能手机的软实力无非是将其看成各种平台的融合,体验的平台、服务的平台以及应用的平台的总和。智能手机市场同样是瞬息万变。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市场条件的发展,未来智能手机行业最终拼的还是软实力。


关键字: 智能手机 苹果 三星 HT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