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商情Market › 正文

苹果、三星碾碎诺基亚 手机行业的宿命在哪里?

Christina 发布于 2012-05-09 11:48 阅读次 

每个行业从无到有,再到竞争红海,最终都会形成一个格局。最终能够生存下来的都是数一数二的企业,其他的要么转行,要么转向细分市场。

智能手机之前,手机行业更像是“家电+芯片”,抑或是“汽车业+电子”,主要依靠的是制造、渠道、芯片等核心部件、工业设计,这四个核心环节组成了产业生态链的主轴,本质是制造业,可以容纳数百家大小厂商;但是,智能手机之后,它正在演变成智能操作系统、核心零部件、App三大核心,越来越软化,成为“软件+互联网+核心部件”行业。

也正因此,智能手机的市场集中度,即垄断程度未来可能更加接近软件和互联网行业,而不是制造业,现有的厂商数量会大大减少,恐怕将是这个行业的宿命。

上述生态演进及定价中心的变化,最终重塑了手机产业,让诸多曾经王者退出角逐。

比如诺基亚,在老的四大因素中,有最好的制造工艺、最好的渠道、最好的摄像头,不错的人性化设计;但是,在新的三大定价核心要素中,不但其OS落伍,而且外观设计全世界的手机越来越像如同全世界的PC外观越来越像,让它失去了固有优势,除了摄像头几乎一无所长——此时,品牌也必然陷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状态。所以,威廉姆斯的抱怨,完全是八旗子弟式的自怨自艾,没有看到足下的四脚梯已经被抽走了3只脚。

与之不同的是三星,三星没有像诺基亚那样固步自封,快速抓住了Android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三星有AMOLED、闪存、芯片等多个核心部件在手,虽然软的不够软,但是硬的足够硬,定价能力仅次于苹果,成为少数成功转身的大象。

同属韩国的LG在小屏幕、芯片、闪存等方面则相距甚远,所以,很快落伍;索爱、MOTO和LG类似,优势寥寥,都明确退守到高端细分市场;RIM则因为操作系统落伍,失去了当初最大的王牌;至于其它日系厂商,夏普、京瓷、松下等除了在日本本土市场,几乎绝迹,即便是在日本,当年占据TOP3位置的日系厂商也让位于苹果、三星了。

甚至当年的山寨厂商,也难以独存:这是因为当年依靠MTK低端芯片崛起的山寨厂商们,其核心竞争力是渠道和制造成本。但是,在智能机时代,中兴、华为们大肆杀入这一市场,它们以运营商的渠道为渠道,加上补贴之后成本甚至低于山寨;同时,智能手机在软件方面有一系列微创新和定制化开发,对多数山寨来说这也是不低的门槛。

因此,我们看到手机市场上:苹果是一台巨大的高端压路机,依靠操作系统、APP、芯片、品牌这种全方位的优势压倒了以前的所有巨头,也顺带消灭了不少日系的MP3厂商、低端照相机厂商;三星依靠强大的部件制造能力、全球性的品牌、快速跟进的操作系统二次开发能力,成为苹果巨轮下第一个站起来的巨头,也横扫了多数中端市场;中兴、华为为代表的厂商,依靠与运营商的合作和一定的定制化能力,通过千元智能机,把山寨机和诺基亚、索爱、LG的低端机市场抢掠半数——它们获得定价权很难,但是有可能把量做足够大。

谷摩合并并非为了专利?

谷摩合并之所以让人关注,是因为其给人们提供了不小的想象空间。除了已经众所周知的专利资产外,谷歌原本的确只想买专利,但他们后来似乎改变了想法,也想追随苹果脚步,变成领先全球的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开发商。

谷歌目前的野心,已经不在只是推出Nexus One系列手机,只是与第三方制造厂商合作,他们想要拥有像苹果一样的手机事业。

曾与谷歌合作过的厂商,例如三星电子和HTC,由于听说了谷歌的这一意图而感到非常愤怒。因为这印证了谷歌宣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后的一个猜测,即其它Android厂商会被逐渐边缘化。谷歌原先的“老伙计”们可能将联合起来,以强制要求谷歌卖掉摩托罗拉移动。这些厂商恐怕无法实时组成强有力结盟。

摩托罗拉在中国内地市场推出千元智能机,可能也是为谷歌提前探路之举。但与国内的酷派、中兴、华为等厂商不同,摩托罗拉缺乏对国内运营商定制终端的快速响应能力和运营商需求的深度领会能力;与互联网企业深度定制的千元智能机也不同,互联网企业旨在把握互联网入口,圈定客户资源,通过双边市场保证合理利润,摩托罗拉缺乏对双边市场的布局。

对于摩托罗拉来说,以终端融入谷歌数字生态系统解决方案,最终在谷歌的大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和盈利点,可能是最明智的举动,但对于同属Android阵营的其它“伙伴”来说,可能日子会变得愈加艰难。

诺基亚的宿命似乎离命运之神的照顾远了一些:面对移动互联网起个大早,赶个晚集;首创了触摸屏技术,却被苹果摘果子;最早靠着半智能的塞班系统成功,却又被Android抄了后路;坐拥全球最强大的渠道,却不愿和三星一样给运营商定制……未来手机行业的宿命到底在哪里?

每个行业从无到有,再到竞争红海,最终都会形成一个格局。最终能够生存下来的都是数一数二的企业,其他的要么转行,要么转向细分市场。

智能手机之前,手机行业更像是“家电+芯片”,抑或是“汽车业+电子”,主要依靠的是制造、渠道、芯片等核心部件、工业设计,这四个核心环节组成了产业生态链的主轴,本质是制造业,可以容纳数百家大小厂商;但是,智能手机之后,它正在演变成智能操作系统、核心零部件、App三大核心,越来越软化,成为“软件+互联网+核心部件”行业。

也正因此,智能手机的市场集中度,即垄断程度未来可能更加接近软件和互联网行业,而不是制造业,现有的厂商数量会大大减少,恐怕将是这个行业的宿命。

上述生态演进及定价中心的变化,最终重塑了手机产业,让诸多曾经王者退出角逐。

比如诺基亚,在老的四大因素中,有最好的制造工艺、最好的渠道、最好的摄像头,不错的人性化设计;但是,在新的三大定价核心要素中,不但其OS落伍,而且外观设计全世界的手机越来越像如同全世界的PC外观越来越像,让它失去了固有优势,除了摄像头几乎一无所长——此时,品牌也必然陷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状态。所以,威廉姆斯的抱怨,完全是八旗子弟式的自怨自艾,没有看到足下的四脚梯已经被抽走了3只脚。

与之不同的是三星,三星没有像诺基亚那样固步自封,快速抓住了Android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三星有AMOLED、闪存、芯片等多个核心部件在手,虽然软的不够软,但是硬的足够硬,定价能力仅次于苹果,成为少数成功转身的大象。

同属韩国的LG在小屏幕、芯片、闪存等方面则相距甚远,所以,很快落伍;索爱、MOTO和LG类似,优势寥寥,都明确退守到高端细分市场;RIM则因为操作系统落伍,失去了当初最大的王牌;至于其它日系厂商,夏普、京瓷、松下等除了在日本本土市场,几乎绝迹,即便是在日本,当年占据TOP3位置的日系厂商也让位于苹果、三星了。

甚至当年的山寨厂商,也难以独存:这是因为当年依靠MTK低端芯片崛起的山寨厂商们,其核心竞争力是渠道和制造成本。但是,在智能机时代,中兴、华为们大肆杀入这一市场,它们以运营商的渠道为渠道,加上补贴之后成本甚至低于山寨;同时,智能手机在软件方面有一系列微创新和定制化开发,对多数山寨来说这也是不低的门槛。

因此,我们看到手机市场上:苹果是一台巨大的高端压路机,依靠操作系统、APP、芯片、品牌这种全方位的优势压倒了以前的所有巨头,也顺带消灭了不少日系的MP3厂商、低端照相机厂商;三星依靠强大的部件制造能力、全球性的品牌、快速跟进的操作系统二次开发能力,成为苹果巨轮下第一个站起来的巨头,也横扫了多数中端市场;中兴、华为为代表的厂商,依靠与运营商的合作和一定的定制化能力,通过千元智能机,把山寨机和诺基亚、索爱、LG的低端机市场抢掠半数——它们获得定价权很难,但是有可能把量做足够大。

谷摩合并并非为了专利?

谷摩合并之所以让人关注,是因为其给人们提供了不小的想象空间。除了已经众所周知的专利资产外,谷歌原本的确只想买专利,但他们后来似乎改变了想法,也想追随苹果脚步,变成领先全球的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开发商。

谷歌目前的野心,已经不在只是推出Nexus One系列手机,只是与第三方制造厂商合作,他们想要拥有像苹果一样的手机事业。

曾与谷歌合作过的厂商,例如三星电子和HTC,由于听说了谷歌的这一意图而感到非常愤怒。因为这印证了谷歌宣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后的一个猜测,即其它Android厂商会被逐渐边缘化。谷歌原先的“老伙计”们可能将联合起来,以强制要求谷歌卖掉摩托罗拉移动。这些厂商恐怕无法实时组成强有力结盟。

摩托罗拉在中国内地市场推出千元智能机,可能也是为谷歌提前探路之举。但与国内的酷派、中兴、华为等厂商不同,摩托罗拉缺乏对国内运营商定制终端的快速响应能力和运营商需求的深度领会能力;与互联网企业深度定制的千元智能机也不同,互联网企业旨在把握互联网入口,圈定客户资源,通过双边市场保证合理利润,摩托罗拉缺乏对双边市场的布局。

对于摩托罗拉来说,以终端融入谷歌数字生态系统解决方案,最终在谷歌的大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和盈利点,可能是最明智的举动,但对于同属Android阵营的其它“伙伴”来说,可能日子会变得愈加艰难。

诺基亚的宿命似乎离命运之神的照顾远了一些:面对移动互联网起个大早,赶个晚集;首创了触摸屏技术,却被苹果摘果子;最早靠着半智能的塞班系统成功,却又被Android抄了后路;坐拥全球最强大的渠道,却不愿和三星一样给运营商定制……未来手机行业的宿命到底在哪里?


关键字: 苹果 谷歌 诺基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