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商情Market › 正文

面对中国平安的奋起直追 中国人寿要怎么办

Lacy 发布于 2012-04-25 14:03 阅读次 

3月中下旬,国寿集团、人保集团、太平保险集团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被正式宣布升格为副部级单位。

升格后,国寿集团和人保集团分别按照公司治理的要求进行了董事长和总裁(现空缺)的分设。其中,原保监会副主席杨明生正式出任国寿集团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从袁力手中接过了其仅执掌了十个月的帅印。

虽然市场传言早已不胫而走,但这次人事更替的突然,与2011年5月,原任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新闻发言人的袁力接替杨超出任总裁一职时的情景并无二致。而十个月间,连换两届高管,也是中国人寿分离以来从未经历的。

袁力执掌国寿集团期间,旗下中国人寿正面临业务与盈利增速双双下滑的窘境。

按照年报披露,中国人寿2011年保费收入为3182.76亿元,同比增长仅为0.1%;一年新业务价值201.99亿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约为183.3亿元,同比下降约45.5%。而同期中国平安净利润194.75亿元,同比增长12.5%。

年报显示,中国人寿2011年总投资收益率为3.51%,比去年同期的5.11%大幅下降1.6个百分点,甚至没有跑赢全行业3.6%的平均收益率。而其去年为浮亏计提了129亿元减值准备,同比增长646.2%,计提比例高达28%。

该数字全部为权益类资产减值,这也意味着2012年公司的持仓成本大幅降低,有利于开展新一轮的权益类投资。中国人寿仍将适度控制权益类投资,预期2012年会好过2011年。

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之下,寿险行业在2011年面临业务整体下滑、保费增长乏力的窘境,与前些年动辄20%至30%的增幅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各家公司的业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平安寿险的下滑幅度是四家上市寿险公司中最小,也是唯一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根据年报披露,中国平安2011年寿险规模保费为1872.56亿元,增长13.9%。超过七成的个险续期保费,是支撑平安寿险对抗经济周期的利器之一,也令其余各家艳羡不已。

平安保险迎头赶上

规模与效益的平衡术,是每个保险企业掌舵人都必须悉心研判并纯熟运用的“看家本领”。作为中国最大寿险公司的掌舵人更不例外,这一技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决定着“寿险老大”的市场地位能否保住。尤其在最大竞争对手—中国平安提出“超人计划”后,这一考验越发显得严峻。

两年前,平安内部秘密制定的“超人计划”,即“寿险超人寿、产险超人保”,被无意间公开后,虽然坊间也曾盛传平安因太过“张扬”挨了监管机构不少板子,但其威慑力仍在持续发酵。

超人计划对国寿的影响很大。平安近年来发展迅猛,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对竞争对手形成巨大冲击。虽然国有企业自身有很多优势,但这些优势如何充分发挥出来,国有体制下的弊端又该如何克服,都值得管理层仔细研判。如若不然,超人计划未见得不会在未来的某一时点变成现实。

2011年年报显示,在综合计算了来自银行板块的1.2万亿资产后,中国平安集团总资产首次跃上两万亿平台,总资产达2.29万亿元。已经率先在总资产规模指标上,成功超越国寿集团和人保集团。

不仅如此,在很多大中城市,平安寿险已把中国人寿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以北京市场为例。据北京保监局统计,截至2011年底,平安寿险北分在北京寿险市场的份额为17.6%,高出中国人寿北分5个百分点。

今年1至2月份,中国人寿累计保费收入为794亿元,同比减少6.15%,不少地盘正在被包括平安在内的几家寿险公司瓜分。仍以北京市场为例,截至2月末,国寿北分让出1个百分点,市场份额下降至11.6%,而平安寿险北分却达到21.9%。两家公司的份额差距进一步加大至10%,比去年底翻了一番。

而同期的浙江市场中,原来排名第一的国寿,2月底保费市场份额减少了3.16%,同期位居第二的平安寿险和太保寿险则分别小幅增长1.15%和0.04%。类似的情形还出现在江苏、四川、山东、湖北等地,中国人寿市场份额分别同比减少4.72%、4.19%、6.16%和3.68%。

以上市场变化应为短期行为,分支机构或受到诸如高层人士变动传闻(3月正式宣布人事变动,但2月坊间已有相关传言),及战略延续性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军心不稳”造成了业务的短期下滑,相信很快会得到遏制。

但另一位分析师则认为,不排除中国人寿为调整业务结构,提升业务价值,主动放弃部分内含价值低业务的策略使然。

为确保业务价值的有效提升,袁力给中国人寿市场份额划定的底线是不能低于30%。而年报显示,截止2011年底,中国人寿的市场份额为33.3%。换句话说,“袁氏药方”愿意舍掉3%的市场份额,换取业务价值的有效提升。

于是,“市场份额”立刻成为国寿公司内部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袁力给中国人寿下了一剂猛药,却没来得及看到疗效,可能就要停药了。

履新后的杨明生,在中国人寿的一次内部讲话上肯定了前任的经营理念,但也明确指出,中国人寿“寿险老大”地位不能丢,市场份额“三分需有其一”。而这刚好与中国人寿2011年底的市场份额数字相吻合—33.3%。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没有到白热化阶段,没有份额就没有市场地位,没有话语权。这个战略不是说要无限制的向上冲,只是设定了一个底线,要求业绩不能下滑太厉害而已,两位领导的思路一致,只是底线不在同一个位置。

但前后两位掌舵人对市场份额圈定的底线足足相差了三个百分点。按照去年全国寿险公司总保费收入9560亿元计算,3%的市场份额对应的保费规模接近300亿,相当于中国人寿2011年总保费收入的9%左右。

中国人寿全面追击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与保险第三方支付企业快钱公司共同研发专业、全面的保险产品电子支付解决方案,提高支付效率和安全性,改善客户的消费体验。2020年我国保险业电子自助渠道市场份额占比将达到20%,未来10年国内保险网络销售至少有千亿元的市场潜力待挖掘。此次中国人寿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快钱合作,建立起完善专业的资金管理系统,既能全面满足客户的各种支付需求,确保保费及时收取,同时又为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和控制提供了帮助,解决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难题。同时,网上购买保险可省去大量中间环节,直接让利给客户,为客户带来了优惠和便捷。

从4月28日起,中国人寿将与全市1420家好德、可的24小时便利店合作,代理销售包括旅游意外险和交通意外险在内的共5款激活卡保险产品。4月25日,中国人寿上海市分公司与好德可的举行意外险销售合作签约仪式。

目前入驻便利店销售的5款保险产品保险责任明确、保费价格低廉、保险保障较高,贴近社区顾客日常生活的保障需求。采用激活卡的形式,通过网站、短信、语音三种方式之一即可激活投保,更方便社区顾客就近购买和自助投保。今后双方将在奠定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丰富产品种类并展开更深入的合作,为顾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日后顾客在便利店不但能买到保险产品,更有望对以往购买的产品进行续期缴费。

3月中下旬,国寿集团、人保集团、太平保险集团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被正式宣布升格为副部级单位。

升格后,国寿集团和人保集团分别按照公司治理的要求进行了董事长和总裁(现空缺)的分设。其中,原保监会副主席杨明生正式出任国寿集团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从袁力手中接过了其仅执掌了十个月的帅印。

虽然市场传言早已不胫而走,但这次人事更替的突然,与2011年5月,原任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新闻发言人的袁力接替杨超出任总裁一职时的情景并无二致。而十个月间,连换两届高管,也是中国人寿分离以来从未经历的。

袁力执掌国寿集团期间,旗下中国人寿正面临业务与盈利增速双双下滑的窘境。

按照年报披露,中国人寿2011年保费收入为3182.76亿元,同比增长仅为0.1%;一年新业务价值201.99亿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约为183.3亿元,同比下降约45.5%。而同期中国平安净利润194.75亿元,同比增长12.5%。

年报显示,中国人寿2011年总投资收益率为3.51%,比去年同期的5.11%大幅下降1.6个百分点,甚至没有跑赢全行业3.6%的平均收益率。而其去年为浮亏计提了129亿元减值准备,同比增长646.2%,计提比例高达28%。

该数字全部为权益类资产减值,这也意味着2012年公司的持仓成本大幅降低,有利于开展新一轮的权益类投资。中国人寿仍将适度控制权益类投资,预期2012年会好过2011年。

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之下,寿险行业在2011年面临业务整体下滑、保费增长乏力的窘境,与前些年动辄20%至30%的增幅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各家公司的业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平安寿险的下滑幅度是四家上市寿险公司中最小,也是唯一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根据年报披露,中国平安2011年寿险规模保费为1872.56亿元,增长13.9%。超过七成的个险续期保费,是支撑平安寿险对抗经济周期的利器之一,也令其余各家艳羡不已。

平安保险迎头赶上

规模与效益的平衡术,是每个保险企业掌舵人都必须悉心研判并纯熟运用的“看家本领”。作为中国最大寿险公司的掌舵人更不例外,这一技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决定着“寿险老大”的市场地位能否保住。尤其在最大竞争对手—中国平安提出“超人计划”后,这一考验越发显得严峻。

两年前,平安内部秘密制定的“超人计划”,即“寿险超人寿、产险超人保”,被无意间公开后,虽然坊间也曾盛传平安因太过“张扬”挨了监管机构不少板子,但其威慑力仍在持续发酵。

超人计划对国寿的影响很大。平安近年来发展迅猛,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对竞争对手形成巨大冲击。虽然国有企业自身有很多优势,但这些优势如何充分发挥出来,国有体制下的弊端又该如何克服,都值得管理层仔细研判。如若不然,超人计划未见得不会在未来的某一时点变成现实。

2011年年报显示,在综合计算了来自银行板块的1.2万亿资产后,中国平安集团总资产首次跃上两万亿平台,总资产达2.29万亿元。已经率先在总资产规模指标上,成功超越国寿集团和人保集团。

不仅如此,在很多大中城市,平安寿险已把中国人寿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以北京市场为例。据北京保监局统计,截至2011年底,平安寿险北分在北京寿险市场的份额为17.6%,高出中国人寿北分5个百分点。

今年1至2月份,中国人寿累计保费收入为794亿元,同比减少6.15%,不少地盘正在被包括平安在内的几家寿险公司瓜分。仍以北京市场为例,截至2月末,国寿北分让出1个百分点,市场份额下降至11.6%,而平安寿险北分却达到21.9%。两家公司的份额差距进一步加大至10%,比去年底翻了一番。

而同期的浙江市场中,原来排名第一的国寿,2月底保费市场份额减少了3.16%,同期位居第二的平安寿险和太保寿险则分别小幅增长1.15%和0.04%。类似的情形还出现在江苏、四川、山东、湖北等地,中国人寿市场份额分别同比减少4.72%、4.19%、6.16%和3.68%。

以上市场变化应为短期行为,分支机构或受到诸如高层人士变动传闻(3月正式宣布人事变动,但2月坊间已有相关传言),及战略延续性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军心不稳”造成了业务的短期下滑,相信很快会得到遏制。

但另一位分析师则认为,不排除中国人寿为调整业务结构,提升业务价值,主动放弃部分内含价值低业务的策略使然。

为确保业务价值的有效提升,袁力给中国人寿市场份额划定的底线是不能低于30%。而年报显示,截止2011年底,中国人寿的市场份额为33.3%。换句话说,“袁氏药方”愿意舍掉3%的市场份额,换取业务价值的有效提升。

于是,“市场份额”立刻成为国寿公司内部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袁力给中国人寿下了一剂猛药,却没来得及看到疗效,可能就要停药了。

履新后的杨明生,在中国人寿的一次内部讲话上肯定了前任的经营理念,但也明确指出,中国人寿“寿险老大”地位不能丢,市场份额“三分需有其一”。而这刚好与中国人寿2011年底的市场份额数字相吻合—33.3%。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没有到白热化阶段,没有份额就没有市场地位,没有话语权。这个战略不是说要无限制的向上冲,只是设定了一个底线,要求业绩不能下滑太厉害而已,两位领导的思路一致,只是底线不在同一个位置。

但前后两位掌舵人对市场份额圈定的底线足足相差了三个百分点。按照去年全国寿险公司总保费收入9560亿元计算,3%的市场份额对应的保费规模接近300亿,相当于中国人寿2011年总保费收入的9%左右。

中国人寿全面追击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与保险第三方支付企业快钱公司共同研发专业、全面的保险产品电子支付解决方案,提高支付效率和安全性,改善客户的消费体验。2020年我国保险业电子自助渠道市场份额占比将达到20%,未来10年国内保险网络销售至少有千亿元的市场潜力待挖掘。此次中国人寿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快钱合作,建立起完善专业的资金管理系统,既能全面满足客户的各种支付需求,确保保费及时收取,同时又为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和控制提供了帮助,解决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难题。同时,网上购买保险可省去大量中间环节,直接让利给客户,为客户带来了优惠和便捷。

从4月28日起,中国人寿将与全市1420家好德、可的24小时便利店合作,代理销售包括旅游意外险和交通意外险在内的共5款激活卡保险产品。4月25日,中国人寿上海市分公司与好德可的举行意外险销售合作签约仪式。

目前入驻便利店销售的5款保险产品保险责任明确、保费价格低廉、保险保障较高,贴近社区顾客日常生活的保障需求。采用激活卡的形式,通过网站、短信、语音三种方式之一即可激活投保,更方便社区顾客就近购买和自助投保。今后双方将在奠定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丰富产品种类并展开更深入的合作,为顾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日后顾客在便利店不但能买到保险产品,更有望对以往购买的产品进行续期缴费。


关键字: 中国平安 中国人寿 保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