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News › 正文

电动汽车企图打开中国市场大门,梦想能否照进现实?

vivian 发布于 2012-06-14 11:16 阅读次 

电动汽车能否打开中国市场意味重大。瑞典当地时间6月13日,萨博(SAAB)汽车的官方网站发布了一则重大消息,瑞典国家电动汽车公司NEVS(National Electric Vehicle Sweden AB)今日宣布收购萨博汽车公司的主要资产,并将组建新的合资企业。据悉,瑞典国家电动汽车公司主要由中日电动车联盟掌控,其主要成员包括中国的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日本的风投公司阳光投资,此外至少还有一家中国汽车企业、一家电池公司和一家电器企业构成。

萨博汽车的原先是一家军用飞机公司,随着二战的结束,军工订单的减少。公司决定生产汽车,于是其将制造飞机的技术和经验完美的融合到汽车身上,使得萨博汽车从起步开始,性能就处于欧洲高档汽车的领先地位。瑞典国家电汽车公司的此次收购,主要涵盖了萨博汽车公司、萨博汽车动力系统以及萨博汽车工具公司三家企业的主要资产,但其中并没有包括萨博汽车零部件公司(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所有)。将来,瑞典国家电动汽车公司,将在瑞典境内投资兴建一座汽车制造工厂,并将全力开发电动车市场。

作为主要投资方的中国国能生物发电集团公司,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蒋大龙(Johan Kai Jiang),在随后的记者采访中表示,“中国政府已经投入巨资推进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而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扶持正是电动汽车技术得以发展并使得人类摆脱对化石性燃料过分依赖的关键。有一大部分中国消费者现在都面临着买得起车却养不起车的尴尬局面,这也是中国市场对电动汽车需求持续旺盛原因之一”。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官方在推动电动汽车发展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雄心勃勃的电动车中国梦

从国际发展趋势看,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直居高不下的油价和日益严峻的全球变暖问题。各国政府都在积极研究,实施新能源代替战略,加大对电动汽车的研发投入。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主要汽车厂商,都不约而同的推出了自主电动汽车品牌。2009年,中国政府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十一五”计划期间,提出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汽车,在依靠传统内燃机汽车技术改进和推进车辆小型化实现降低排放的同时,为满足更为严格的节能减排的要求,应尽快推进和发展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该计划耗资几十亿美元,力争2015年在中国实现50万辆电动汽车的销售量。

从技术层面衡量,目前最成熟的电动汽车方案,当属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al Vehicle, 简称HEV),是指同时装备两种动力来源——热动力源(由传统的汽油机或者柴油机产生)与电动力源(电池与电动机)的汽车。通过在混合动力汽车上使用电机,使得动力系统可以按照整车的实际运行工况要求灵活调控,而发动机保持在综合性能最佳的区域内工作,从而降低油耗与排放。虽然,相对于普通汽油汽车,混合动力已经降低了正常油耗的2倍,但是对于雄心勃勃的中国来说仍然不够,中国要确立的是“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战略。由于纯电动汽车在技术上还不很成熟,因此,中国的跨越式发展,使得政府不得不为国内汽车企业的提供更多的技术、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从资源优势上来看,中国虽然在积极推进,技术上并不是很成熟的纯电动汽车,但就长远来看,中国本身具有电动汽车相关原料的资源优势,比如在锂离子动力电池(中国的锂矿资源丰富,以目前中国的锂盐产量计算,仅江西云母锂矿就可供开采上百年。)、永磁电机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材料方面都具有相当的资源优势。

从市场优势来看,在全球经济一片黯淡,欧美国家汽车销量停滞不前之际,中国的汽车市场却蒸蒸日上,一派繁荣景象。2009年,中国更是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一句结束了从福特开始的美国汽车时代。2011年,中国的全年汽车销量更是超过1850万辆,再次刷新全球记录。由此可见,中国庞大的市场资源,也是中国政府敢于超前的推进纯电动汽车的重要筹码。现任瑞典国家电动汽车公司董事长,前沃尔沃卡车部门负责人席卡尔-厄林•特洛戈(Karl-Erling Trog),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很高兴看到我们能够在萨博汽车的基础上研发电动汽车,未来我们所生产出的电动汽车将包含瑞典的制造优势、日本的技术优势以及中国的市场优势”。

汽车厂商的追梦长征

除却刚刚收购萨博成立的瑞典国家电动汽车公司,曾经聒噪一时的中国最具实力的电动汽车公司比亚迪(BYD),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开发电动汽车,其所研制的电动汽车e6,号称一次充电后可以行使300公里,非常接近西方汽车厂商的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创立于1995年的比亚迪,目前稳居全球第一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地位。2003年,从IT电池领域进入汽车制造业,并快速成长为最具创新的新锐民族自主汽车品牌。另外,由于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加盟(其持有比亚迪公司10%的股份),更是让比亚迪这个品牌闻名全球。

由于中国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进行引导,比亚迪公司不断地在于电动汽车有关的领域投入重金,招集几千名高级工程师夜以继日的研发,电池和发动机等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甚至为了解决电动汽车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即人们担心电动汽车因燃料耗尽而中途搁浅),而不断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更是举起民族汽车的大旗,在公司的主页上写着“18万人的信念,13亿人的梦想。中国想成为科技大国,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汽车工业,是名不副实的。作为中国民族汽车制造业的一员,如果不能在这个领域内改变目前落后的民族汽车工业现状,我们将羞愧难当”。

然而现实并没有梦想这么伟大,征途总是充满荆棘和艰辛。3年前,中国政府推行的纯电动汽车的政策,旨在2015年前将电动汽车的销量提升至50万辆,到2020年提升至500万辆,但是事实是,去年仅仅卖出了8000辆电动汽车,而且几乎都是政府自己掏的腰包。据比亚迪出口事业部的经历亨利·李(Herny Li),对福克斯(FOX)的记者表示,“虽然我们在中国南部的深圳市仅售出了300辆电动出租车和200辆的电动公交车,但是我相信,我们的电动汽车平台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意外经常左右着历史的进程

一场事故,一个意外,却往往决定了一个公司的命运。据深圳交警官方微博介绍,5月26日凌晨3:08,一辆红色日产GTR跑车在滨海大道由东往西行至侨城东路段,与同方向行驶的两辆出租车发生碰撞,造成其中一辆出租车起火,导致车内三人当场死亡,三车损坏的重大交通事故。事后从现场图片可以看出,被碰撞的为两台出租车,其中一辆为普通的桑塔纳燃油出租车,在事故中被撞得底朝天;另外一辆则是深圳本地生产的比亚迪品牌e6纯电动出租车,起火燃烧后只剩下车架。

从事故的本身来看,这只是一场酒后驾驶引起的重大交通事故,但意外的背后,我们却发现原来比亚迪此前一直声称的“铁电池”,也并非名副其实的。从后来深圳市交警部门公布的追尾事故监控视频中发现,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被撞以后,仅3秒钟,就已经燃起熊熊大火,而且一下烧了26分钟才被扑灭。此时,里面的2女1男乘客,也早就烧焦无法辨识了。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比亚迪公司在对出租车司机的培训里,经常提到:“锂电池可能会燃烧甚至爆炸,但比亚迪的铁电池不会”!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的锂电池主要分为磷酸铁锂电池,和锰酸锂电池两种。而比亚迪所称“铁电池”,全名为“磷酸铁钴锂蓄电池”,它仍然按照“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锂电池)标准进行测试。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认为,目前不管是磷酸铁锂电池还是锰酸锂电池,都没有从本质上解决电池的安全性问题。

西方国家口中的“民主”,其实用在经济上更加公平适合,因为,消费者和投资者都是用钱去投票的。面对电动汽车销量的萎靡不振,消费者已经用实际行动做出了他们的选择,而这次意外事故的发生,也加速了部分投资者用资本的方式做出了选择。这次事故的发生直接导致比亚迪股价大跌,市值最多时蒸发达57.44亿元。

电动汽车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由于技术瓶颈的制约,虽然中国在发展电动汽车的战略上体现了雄心壮志,但现实的成本、技术和环境,是否适合就另当别论了。福特汽车亚洲区总裁乔伊·亨利奇(Joe Hinrichs),在北京车展上表示:“因为技术研发并没有人们期待的那么快,成本也并没有降低太多,再加上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不强,政府原先设定的目标可能需要不停地改变”。

最近的《经济学人》杂志也撰文指出,建立新的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或许比一味的追求技术上的超越更有意义。比如,以色列企业提出的用更换电池的方法来代替充电的方法,或许更有现实意义。目前,这家以色列公司已经与中国的奇瑞汽车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结成战略联盟。另外,比赫兹(Hertz)出租车公司、充电站建设巨头通用电气(GE),以及比亚迪汽车公司合作,为上海、北京、和深圳的客户,提供电动汽车租赁服务。这些新兴的商业模式,或许可以为中国的电动汽车梦,探索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根据长期研究亚洲汽车市场的LMC(LMC Automotive Limited)公司的主管,约翰·曾(John·Zeng)表示,“我们并不能仅仅指望纯电动汽车,来实现未来的可持续交通计划。我们理应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随着汽油和内燃机技术的深入发展,更低的运行成本同样吸引消费者,电动汽车的研发不能一步到位。”

另外,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认为,中国政府当初盲目的推行纯电动汽车战略,更像是拔苗助长的做法。根据他们现在的测算,虽然中国从一开始投入很大资源去推行电动汽车,但是最终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目前,中国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和潜力,已经从开始的第3位下降到了第5位(甚至落后于美国)。不过,中国仍然可以通过推广混合动力等过渡车型,来循序渐进的实现自己电动汽车的中国梦。令人欣慰的是,4月18日,中国政府发布了新的指导方针,在鼓舞和支持研发电动汽车的厂商的同时,呼吁研发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的重要性。

电动汽车能否打开中国市场意味重大。瑞典当地时间6月13日,萨博(SAAB)汽车的官方网站发布了一则重大消息,瑞典国家电动汽车公司NEVS(National Electric Vehicle Sweden AB)今日宣布收购萨博汽车公司的主要资产,并将组建新的合资企业。据悉,瑞典国家电动汽车公司主要由中日电动车联盟掌控,其主要成员包括中国的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日本的风投公司阳光投资,此外至少还有一家中国汽车企业、一家电池公司和一家电器企业构成。

萨博汽车的原先是一家军用飞机公司,随着二战的结束,军工订单的减少。公司决定生产汽车,于是其将制造飞机的技术和经验完美的融合到汽车身上,使得萨博汽车从起步开始,性能就处于欧洲高档汽车的领先地位。瑞典国家电汽车公司的此次收购,主要涵盖了萨博汽车公司、萨博汽车动力系统以及萨博汽车工具公司三家企业的主要资产,但其中并没有包括萨博汽车零部件公司(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所有)。将来,瑞典国家电动汽车公司,将在瑞典境内投资兴建一座汽车制造工厂,并将全力开发电动车市场。

作为主要投资方的中国国能生物发电集团公司,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蒋大龙(Johan Kai Jiang),在随后的记者采访中表示,“中国政府已经投入巨资推进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而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扶持正是电动汽车技术得以发展并使得人类摆脱对化石性燃料过分依赖的关键。有一大部分中国消费者现在都面临着买得起车却养不起车的尴尬局面,这也是中国市场对电动汽车需求持续旺盛原因之一”。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官方在推动电动汽车发展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雄心勃勃的电动车中国梦

从国际发展趋势看,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直居高不下的油价和日益严峻的全球变暖问题。各国政府都在积极研究,实施新能源代替战略,加大对电动汽车的研发投入。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主要汽车厂商,都不约而同的推出了自主电动汽车品牌。2009年,中国政府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十一五”计划期间,提出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汽车,在依靠传统内燃机汽车技术改进和推进车辆小型化实现降低排放的同时,为满足更为严格的节能减排的要求,应尽快推进和发展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该计划耗资几十亿美元,力争2015年在中国实现50万辆电动汽车的销售量。

从技术层面衡量,目前最成熟的电动汽车方案,当属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al Vehicle, 简称HEV),是指同时装备两种动力来源——热动力源(由传统的汽油机或者柴油机产生)与电动力源(电池与电动机)的汽车。通过在混合动力汽车上使用电机,使得动力系统可以按照整车的实际运行工况要求灵活调控,而发动机保持在综合性能最佳的区域内工作,从而降低油耗与排放。虽然,相对于普通汽油汽车,混合动力已经降低了正常油耗的2倍,但是对于雄心勃勃的中国来说仍然不够,中国要确立的是“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战略。由于纯电动汽车在技术上还不很成熟,因此,中国的跨越式发展,使得政府不得不为国内汽车企业的提供更多的技术、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从资源优势上来看,中国虽然在积极推进,技术上并不是很成熟的纯电动汽车,但就长远来看,中国本身具有电动汽车相关原料的资源优势,比如在锂离子动力电池(中国的锂矿资源丰富,以目前中国的锂盐产量计算,仅江西云母锂矿就可供开采上百年。)、永磁电机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材料方面都具有相当的资源优势。

从市场优势来看,在全球经济一片黯淡,欧美国家汽车销量停滞不前之际,中国的汽车市场却蒸蒸日上,一派繁荣景象。2009年,中国更是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一句结束了从福特开始的美国汽车时代。2011年,中国的全年汽车销量更是超过1850万辆,再次刷新全球记录。由此可见,中国庞大的市场资源,也是中国政府敢于超前的推进纯电动汽车的重要筹码。现任瑞典国家电动汽车公司董事长,前沃尔沃卡车部门负责人席卡尔-厄林•特洛戈(Karl-Erling Trog),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很高兴看到我们能够在萨博汽车的基础上研发电动汽车,未来我们所生产出的电动汽车将包含瑞典的制造优势、日本的技术优势以及中国的市场优势”。

汽车厂商的追梦长征

除却刚刚收购萨博成立的瑞典国家电动汽车公司,曾经聒噪一时的中国最具实力的电动汽车公司比亚迪(BYD),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开发电动汽车,其所研制的电动汽车e6,号称一次充电后可以行使300公里,非常接近西方汽车厂商的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创立于1995年的比亚迪,目前稳居全球第一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地位。2003年,从IT电池领域进入汽车制造业,并快速成长为最具创新的新锐民族自主汽车品牌。另外,由于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加盟(其持有比亚迪公司10%的股份),更是让比亚迪这个品牌闻名全球。

由于中国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进行引导,比亚迪公司不断地在于电动汽车有关的领域投入重金,招集几千名高级工程师夜以继日的研发,电池和发动机等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甚至为了解决电动汽车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即人们担心电动汽车因燃料耗尽而中途搁浅),而不断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更是举起民族汽车的大旗,在公司的主页上写着“18万人的信念,13亿人的梦想。中国想成为科技大国,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汽车工业,是名不副实的。作为中国民族汽车制造业的一员,如果不能在这个领域内改变目前落后的民族汽车工业现状,我们将羞愧难当”。

然而现实并没有梦想这么伟大,征途总是充满荆棘和艰辛。3年前,中国政府推行的纯电动汽车的政策,旨在2015年前将电动汽车的销量提升至50万辆,到2020年提升至500万辆,但是事实是,去年仅仅卖出了8000辆电动汽车,而且几乎都是政府自己掏的腰包。据比亚迪出口事业部的经历亨利·李(Herny Li),对福克斯(FOX)的记者表示,“虽然我们在中国南部的深圳市仅售出了300辆电动出租车和200辆的电动公交车,但是我相信,我们的电动汽车平台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意外经常左右着历史的进程

一场事故,一个意外,却往往决定了一个公司的命运。据深圳交警官方微博介绍,5月26日凌晨3:08,一辆红色日产GTR跑车在滨海大道由东往西行至侨城东路段,与同方向行驶的两辆出租车发生碰撞,造成其中一辆出租车起火,导致车内三人当场死亡,三车损坏的重大交通事故。事后从现场图片可以看出,被碰撞的为两台出租车,其中一辆为普通的桑塔纳燃油出租车,在事故中被撞得底朝天;另外一辆则是深圳本地生产的比亚迪品牌e6纯电动出租车,起火燃烧后只剩下车架。

从事故的本身来看,这只是一场酒后驾驶引起的重大交通事故,但意外的背后,我们却发现原来比亚迪此前一直声称的“铁电池”,也并非名副其实的。从后来深圳市交警部门公布的追尾事故监控视频中发现,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被撞以后,仅3秒钟,就已经燃起熊熊大火,而且一下烧了26分钟才被扑灭。此时,里面的2女1男乘客,也早就烧焦无法辨识了。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比亚迪公司在对出租车司机的培训里,经常提到:“锂电池可能会燃烧甚至爆炸,但比亚迪的铁电池不会”!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的锂电池主要分为磷酸铁锂电池,和锰酸锂电池两种。而比亚迪所称“铁电池”,全名为“磷酸铁钴锂蓄电池”,它仍然按照“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锂电池)标准进行测试。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认为,目前不管是磷酸铁锂电池还是锰酸锂电池,都没有从本质上解决电池的安全性问题。

西方国家口中的“民主”,其实用在经济上更加公平适合,因为,消费者和投资者都是用钱去投票的。面对电动汽车销量的萎靡不振,消费者已经用实际行动做出了他们的选择,而这次意外事故的发生,也加速了部分投资者用资本的方式做出了选择。这次事故的发生直接导致比亚迪股价大跌,市值最多时蒸发达57.44亿元。

电动汽车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由于技术瓶颈的制约,虽然中国在发展电动汽车的战略上体现了雄心壮志,但现实的成本、技术和环境,是否适合就另当别论了。福特汽车亚洲区总裁乔伊·亨利奇(Joe Hinrichs),在北京车展上表示:“因为技术研发并没有人们期待的那么快,成本也并没有降低太多,再加上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不强,政府原先设定的目标可能需要不停地改变”。

最近的《经济学人》杂志也撰文指出,建立新的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或许比一味的追求技术上的超越更有意义。比如,以色列企业提出的用更换电池的方法来代替充电的方法,或许更有现实意义。目前,这家以色列公司已经与中国的奇瑞汽车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结成战略联盟。另外,比赫兹(Hertz)出租车公司、充电站建设巨头通用电气(GE),以及比亚迪汽车公司合作,为上海、北京、和深圳的客户,提供电动汽车租赁服务。这些新兴的商业模式,或许可以为中国的电动汽车梦,探索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根据长期研究亚洲汽车市场的LMC(LMC Automotive Limited)公司的主管,约翰·曾(John·Zeng)表示,“我们并不能仅仅指望纯电动汽车,来实现未来的可持续交通计划。我们理应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随着汽油和内燃机技术的深入发展,更低的运行成本同样吸引消费者,电动汽车的研发不能一步到位。”

另外,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认为,中国政府当初盲目的推行纯电动汽车战略,更像是拔苗助长的做法。根据他们现在的测算,虽然中国从一开始投入很大资源去推行电动汽车,但是最终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目前,中国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和潜力,已经从开始的第3位下降到了第5位(甚至落后于美国)。不过,中国仍然可以通过推广混合动力等过渡车型,来循序渐进的实现自己电动汽车的中国梦。令人欣慰的是,4月18日,中国政府发布了新的指导方针,在鼓舞和支持研发电动汽车的厂商的同时,呼吁研发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的重要性。


关键字: 电动汽车 中国市场 萨博(SAAB) 动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