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News › 正文

ITmedia:日本企业为何在中韩企业面前节节败退?

安然 发布于 2013-02-22 09:36 阅读次 

ITmedia:日本企业为何在中韩企业面前节节败退?曾几何时,韩元升值让韩国经济出现倒退征兆,现如今受韩元贬值的恩惠,韩国经济和企业开始掀起新一轮“学习日本”热潮。这不禁让日本的经营者和企业人士心里在想,“让韩国企业凌驾于日本企业之上的原因还应该是韩元贬值(失败的原因仍是日元升值)”。日本人总是会将种种事情的原因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解释,这一点必须引起注意。

日本企业近年来在中韩企业面前节节败退的原因并不是日元升值这么简单。虽然不能否认日元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但还有其根本原因。这种根本原因的关键词就是,商业模式、风险以及合理的判断。其中,商业模式为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话题。

首先,日本企业在不进行注资的情况下频繁收购中国企业的股票。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日本企业包括池贝、LAOX、本间高尔夫以及Renown等,这些企业如今都因经营不善身陷困境,有的还接受中国企业的注资,成为其旗下企业。最近,新加坡涂料巨头伍德兰姆集团已开始提议收购日本涂料。

作为更具代表性的案例,为了削减成本,NEC在2011年与中国联想集团(LENOVO)共同出资打造合资企业,双方各出资49%和51%,旗下所有的公司都作为新企业的子公司,从事电脑行业。该项目在刚刚起步阶段看似对等合作,但实际上在合并5年之后,如果联想集团征得NEC方面的同意,便可完全收购合资公司股份。

作为企业重组的重要步骤,松下(PANASONIC)旗下的三洋电机(SANYO)2011年将其所有的白色家电业务出售给了中国家电巨头海尔集团(HAIER),总价约为1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亿元)。另外,台湾地区电子巨头鸿海集团与日本夏普又传出了收购股票的消息,不过谈判期限将在3月末截至。而据称,夏普近期由于中国联想集团就合作电视机生产业务进行最后磋商。

一系列的收购和合并事宜都获得了成功。2012年,联想已超越惠普(HP),成为了全球电脑业界的佼佼者;海尔的出现,也让三洋重新恢复了原有的活力;鸿海的出资也让夏普大阪工厂短期内扭转了连年赤字局面。(《日经新闻》报道)

为何夏普会凋落,原因在于日元升值和电力问题,而现如今已不再是成品之后就卖掉的时代,夏普原有的垂直型经营模式已经凸显颓势。2012年3月,时任夏普社长在记者会上表示,“从前的夏普从研发到设计、到生产、调配、售卖,再到售后服务,均进行一条龙式管理,但今后必须大力发展合作业务,这一点非常重要”,“单靠夏普独自进行垂直统合管理,已经到了极限”。

松下的电视机业务与夏普出现同样遭遇。松下的超薄电视业务截至2012年3月已出现连续4年赤字,2013年3月预计仍会延续这种状况。究其原因,一个是因为过分追求扩大销量的销售战略,另一个则是要承担巨额设备投资。根本原因在于,松下也在一贯追求从液晶屏生产到电视机组装的垂直统合型业务模式。

然而,就在日本企业在电视业务领域陷入苦战的同时,韩国三星电子(SAMSUNG)的液晶与等离子超薄型电视已经占据了全球26%的市场份额,从2006年其已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三星成功的背景就在于,1997年出现金融危机后,韩国从此进入了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管理机制中,在IMF的指导下,韩国的企业得到了某种保护,从此韩国的家电企业与日本迥然。不过,虽然少数家电企业仍会向垂直统合性经营倾斜,但韩国家电企业的零部件多为代加工后进行组装,这种水平分管业务的经营模式完全不会有日本企业那样的抵抗感。

日本半导体业务输给韩国企业的原因也是如此。日本电机生产厂商在其半导体产业成长期,普遍追求垂直统合型产业构造,且向水平分管模式转变较慢。

事实证明,日本特有的垂直统合型经营模式存在很大问题。事实上,将盈利额最高时的利润率进行比较,垂直统合性经营与水平分管业务型经营之间有着明显的差距。

所有的种种都可归结于商业模式的问题。日本企业在选择商业模式时存在偏差。这与日本的经营者所学习的商业模式有很大关系。这其中包括2个误区。

第1个算是日本人“骄傲”。日本静冈县立大学副教授尹大荣对此有着有趣的分析,他在题为《渐弱的日本企业•景气的韩国企业》一文中说,“那是1989年夏天的记忆,日本某著名半导体企业一把手在受邀出席神户大学经营学部研究课题小组讲座时说,‘最近韩国有韩国一些财阀系企业(三星电子)也开始制作半导体,他们不值一提’,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这话就像是在说,韩国企业永远也不能够成为日本企业的竞争对手一样”。

这是日本人的共同认识。这其中依稀可见“霸者的骄傲”,显示出的总是一种“走自己的路(Going My Way)”的顽固姿态。过分肯定自己的商业模式而去否定他人,这值得日本人去思考。因此,日本人也就总是在这种非常古老的商业模式上显得非常执着。

第2个误区,所谓构建商业模式,在经营领域来看就是“科学”,必须遵循从理论出发、到实践验证、再进行必要修正等顺序,并且在商业模式中,由于差距保持对自己的竞争对手具有优势地位的战略非常有必要,否则就会与对手陷入廉价竞争的消耗战。经营者完全不会有这种认识。经营者缺乏对商业模式的认识和研究,他们不会采取唯我独尊、缺乏验证和修正、毫无战略眼光的商业模式。

关于风险也是关注的问题。日本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回避了风险,即使在半导体投资领域,日本在艰难度过不景气期间,韩国企业积极地参与相关领域投资。另外一个关键词就是合理的判断。日本企业在经济泡沫时期失去的不仅仅是资产价值,失去的是支撑日本企业经营的人们的心情,是对经营的一种基本姿态、精神,或者说是一种模范。“不管怎么努力都不会盈利,企业一般会决定从该领域撤退,非常重视合理的判断”,这种意见非常值得日本企业借鉴。

近年来,日本企业从相关领域撤退的消息层出不穷。其中包括电器厂商从半导体、电视机、汽车导航、HD-DVD、手机以及光盘等领域撤退。可以明确的一点是,看不到明天的业务必须要选择退出,但日本企业对此总感觉反应迟缓。不过,相对于从相关领域退出,日本企业很轻易地就会去投资“看似可以看到明天的新兴领域”,结果往往缺乏判断就轻易下手。

实际上,近些年来,在日本企业历来引以为傲的技术领域,中韩企业已经开始领先于日本企业,这是值得关注的“重大事态”。例如,在1月8日开幕的全球最大家电见本CES展上,韩国LG电子推出了4毫米,总价约为1.2万美元的55寸有机EL电视机,并计划3月在北美市场正式发售。对于日本厂商来说,在该领域为时已晚。由此可见,缺乏合理的判断是日本企业的体制问题,这一点不能否认。

对于日本企业而言,如果不充分学习商业模式,加之固有的傲慢和缺乏对选项的验证及修正,否定战略的反应,再加上完全不考虑危机感就回避风险,不进行合理的判断就作出简单决断的话,在如今日元不断贬值的形势下,仍然得不到喘息之机或基本无法生存。上述这类企业都将不断在逆境中徘徊,最终还会被新型国家企业所打败。

ITmedia:日本企业为何在中韩企业面前节节败退?曾几何时,韩元升值让韩国经济出现倒退征兆,现如今受韩元贬值的恩惠,韩国经济和企业开始掀起新一轮“学习日本”热潮。这不禁让日本的经营者和企业人士心里在想,“让韩国企业凌驾于日本企业之上的原因还应该是韩元贬值(失败的原因仍是日元升值)”。日本人总是会将种种事情的原因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解释,这一点必须引起注意。

日本企业近年来在中韩企业面前节节败退的原因并不是日元升值这么简单。虽然不能否认日元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但还有其根本原因。这种根本原因的关键词就是,商业模式、风险以及合理的判断。其中,商业模式为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话题。

首先,日本企业在不进行注资的情况下频繁收购中国企业的股票。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日本企业包括池贝、LAOX、本间高尔夫以及Renown等,这些企业如今都因经营不善身陷困境,有的还接受中国企业的注资,成为其旗下企业。最近,新加坡涂料巨头伍德兰姆集团已开始提议收购日本涂料。

作为更具代表性的案例,为了削减成本,NEC在2011年与中国联想集团(LENOVO)共同出资打造合资企业,双方各出资49%和51%,旗下所有的公司都作为新企业的子公司,从事电脑行业。该项目在刚刚起步阶段看似对等合作,但实际上在合并5年之后,如果联想集团征得NEC方面的同意,便可完全收购合资公司股份。

作为企业重组的重要步骤,松下(PANASONIC)旗下的三洋电机(SANYO)2011年将其所有的白色家电业务出售给了中国家电巨头海尔集团(HAIER),总价约为1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亿元)。另外,台湾地区电子巨头鸿海集团与日本夏普又传出了收购股票的消息,不过谈判期限将在3月末截至。而据称,夏普近期由于中国联想集团就合作电视机生产业务进行最后磋商。

一系列的收购和合并事宜都获得了成功。2012年,联想已超越惠普(HP),成为了全球电脑业界的佼佼者;海尔的出现,也让三洋重新恢复了原有的活力;鸿海的出资也让夏普大阪工厂短期内扭转了连年赤字局面。(《日经新闻》报道)

为何夏普会凋落,原因在于日元升值和电力问题,而现如今已不再是成品之后就卖掉的时代,夏普原有的垂直型经营模式已经凸显颓势。2012年3月,时任夏普社长在记者会上表示,“从前的夏普从研发到设计、到生产、调配、售卖,再到售后服务,均进行一条龙式管理,但今后必须大力发展合作业务,这一点非常重要”,“单靠夏普独自进行垂直统合管理,已经到了极限”。

松下的电视机业务与夏普出现同样遭遇。松下的超薄电视业务截至2012年3月已出现连续4年赤字,2013年3月预计仍会延续这种状况。究其原因,一个是因为过分追求扩大销量的销售战略,另一个则是要承担巨额设备投资。根本原因在于,松下也在一贯追求从液晶屏生产到电视机组装的垂直统合型业务模式。

然而,就在日本企业在电视业务领域陷入苦战的同时,韩国三星电子(SAMSUNG)的液晶与等离子超薄型电视已经占据了全球26%的市场份额,从2006年其已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三星成功的背景就在于,1997年出现金融危机后,韩国从此进入了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管理机制中,在IMF的指导下,韩国的企业得到了某种保护,从此韩国的家电企业与日本迥然。不过,虽然少数家电企业仍会向垂直统合性经营倾斜,但韩国家电企业的零部件多为代加工后进行组装,这种水平分管业务的经营模式完全不会有日本企业那样的抵抗感。

日本半导体业务输给韩国企业的原因也是如此。日本电机生产厂商在其半导体产业成长期,普遍追求垂直统合型产业构造,且向水平分管模式转变较慢。

事实证明,日本特有的垂直统合型经营模式存在很大问题。事实上,将盈利额最高时的利润率进行比较,垂直统合性经营与水平分管业务型经营之间有着明显的差距。

所有的种种都可归结于商业模式的问题。日本企业在选择商业模式时存在偏差。这与日本的经营者所学习的商业模式有很大关系。这其中包括2个误区。

第1个算是日本人“骄傲”。日本静冈县立大学副教授尹大荣对此有着有趣的分析,他在题为《渐弱的日本企业•景气的韩国企业》一文中说,“那是1989年夏天的记忆,日本某著名半导体企业一把手在受邀出席神户大学经营学部研究课题小组讲座时说,‘最近韩国有韩国一些财阀系企业(三星电子)也开始制作半导体,他们不值一提’,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这话就像是在说,韩国企业永远也不能够成为日本企业的竞争对手一样”。

这是日本人的共同认识。这其中依稀可见“霸者的骄傲”,显示出的总是一种“走自己的路(Going My Way)”的顽固姿态。过分肯定自己的商业模式而去否定他人,这值得日本人去思考。因此,日本人也就总是在这种非常古老的商业模式上显得非常执着。

第2个误区,所谓构建商业模式,在经营领域来看就是“科学”,必须遵循从理论出发、到实践验证、再进行必要修正等顺序,并且在商业模式中,由于差距保持对自己的竞争对手具有优势地位的战略非常有必要,否则就会与对手陷入廉价竞争的消耗战。经营者完全不会有这种认识。经营者缺乏对商业模式的认识和研究,他们不会采取唯我独尊、缺乏验证和修正、毫无战略眼光的商业模式。

关于风险也是关注的问题。日本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回避了风险,即使在半导体投资领域,日本在艰难度过不景气期间,韩国企业积极地参与相关领域投资。另外一个关键词就是合理的判断。日本企业在经济泡沫时期失去的不仅仅是资产价值,失去的是支撑日本企业经营的人们的心情,是对经营的一种基本姿态、精神,或者说是一种模范。“不管怎么努力都不会盈利,企业一般会决定从该领域撤退,非常重视合理的判断”,这种意见非常值得日本企业借鉴。

近年来,日本企业从相关领域撤退的消息层出不穷。其中包括电器厂商从半导体、电视机、汽车导航、HD-DVD、手机以及光盘等领域撤退。可以明确的一点是,看不到明天的业务必须要选择退出,但日本企业对此总感觉反应迟缓。不过,相对于从相关领域退出,日本企业很轻易地就会去投资“看似可以看到明天的新兴领域”,结果往往缺乏判断就轻易下手。

实际上,近些年来,在日本企业历来引以为傲的技术领域,中韩企业已经开始领先于日本企业,这是值得关注的“重大事态”。例如,在1月8日开幕的全球最大家电见本CES展上,韩国LG电子推出了4毫米,总价约为1.2万美元的55寸有机EL电视机,并计划3月在北美市场正式发售。对于日本厂商来说,在该领域为时已晚。由此可见,缺乏合理的判断是日本企业的体制问题,这一点不能否认。

对于日本企业而言,如果不充分学习商业模式,加之固有的傲慢和缺乏对选项的验证及修正,否定战略的反应,再加上完全不考虑危机感就回避风险,不进行合理的判断就作出简单决断的话,在如今日元不断贬值的形势下,仍然得不到喘息之机或基本无法生存。上述这类企业都将不断在逆境中徘徊,最终还会被新型国家企业所打败。


关键字: 日企 韩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