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商业+Biz+ › 正文

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东京可否为上海提供前车之鉴?

vivianlou 发布于 2012-06-27 13:43 阅读次 

美丽的上海夜景,下一站东京。去年的“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简称IFCD INDEX)”结果显示,纽约、伦敦、东京继续领跑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发展实力前三甲,其余的4到10位分别是香港、新加坡、上海、巴黎、法兰克福、悉尼、阿姆斯特丹。

上海,作为中国内陆唯一一个跻身世界前十金融中心的城市,是时候该思考,如何才能趁胜追击,成为纽约、伦敦、东京那样的国际领跑者?相较于纽约的稳坐龙头和伦敦的欧洲王牌地位,东京对于上海来说或许是个很好的榜样──至少是在尽量少走弯路方面。

因为二十年前,东京也曾赢得和上海如今一样的地位。

上世纪80年代的东京是当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最引人瞩目的焦点,并且也在努力获得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那时,东京的银行现金充盈,忙着把触角延伸到世界各地。外国的金融机构纷纷开始在东京设立地区总部,它们希望在东京获得偏好储蓄的当地人的存款,并且对东京未来全球投资者的地位打起了主意。

如今,上海正在获得同样的关注。一项已经实施两年的中央政策要求把这个东部沿海城市建成中国的金融中心,而且还定下了到2020年把上海升级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目标。这些天来,上海正在为陆家嘴论坛做准备,陆家嘴论坛是一年一度的金融盛会,本届陆家嘴论坛将在本周晚些时候召开。

中国政府这一计划成功的可能性成了一项最新研究的关注焦点。上海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hanghai)周二发布了名为《展望2020》(Achieving 2020)的报告,报告中指出了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所面临的不计其数的体制上的障碍,不过报告仍对这一前景表示乐观。在这份报告中,前摩根大通投资银行家、现任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员埃利奥特(Douglas J. Elliott)用部分篇幅讲述了从东京经验中可以获得怎样的教训。

在金融方面,日本从来没有实现人们对它的期待。报告说,东京代表了一类城市,这些城市有望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但其政策、整体商业和政府机制却在阻碍它获得真正的全球性地位,尽管该城市也拥有巨大的优势。

一些因素可以用来解释东京未能利用其优势的原因,而这些因素有很多在上海也同样存在。日本的监管机构和政界人士拒绝接纳西式金融产品,他们创造了主要针对国内市场的专门为日本定制的解决方案。金融活动受制于地方法律和语言,外国人常常对此感到困惑不解。

2009年,中国政府宣布了将上海打造成全球金融和航运中心的政策,对当地政府来说,这项政策是一种极大的支持,使其有机会让上海重夺20世纪上半叶“世界之城”的桂冠。打造上海的战略已经吸引了一些全球最大型银行和保险公司进驻浦东新区,这些公司的业务涉及了股票、证券和大宗商品交易。此外,浦东还有一座与华尔街牛类似的青铜牛雕。

除此之外,上海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失误。香港似乎正在推动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创新,而高盛(Goldman Sachs & Co.)也将其亚太区负责人派驻到了北京。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最近告诉记者,上海在全球金融市场所扮演的角色将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直接相关,他同时指出,某些政策出台的时机有点晚。

鉴于上海已经拥有规模庞大且还在不断增长的金融市场,此外加上运作正常的期货市场和城市活力等优势,上海成为主要金融中心几乎可以说是毫无疑问的事,而且上海也可能成为亚洲地区的主要金融中心。

然而上海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仍然面临诸多障碍。比如说,保守的监管,不透明且过于冗长的决策过程,全球市场在交易中不愿意采用中国的法律以及缺乏支持,这些因素都令现有的这些金融中心更具优势。有经济学家表示,仅仅擅长一半或四分之三的业务还不够,因为选择伦敦或纽约会相对容易。在这两个市场,所有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虽然香港正在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中心,同时利用其较低的税率吸引专注中国市场的金融专业人士,但这份报告却淡化了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上海竞争对手的重要性。银行家门认为,按照股票交易的价值计算,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四的这一成绩有助于上海成为全球金融中心。

由于取得了这些成就,上海足以有资格为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而奋斗。也让我们共同关注,中国上海,正瞄准着东京,迎头而上。

美丽的上海夜景,下一站东京。去年的“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简称IFCD INDEX)”结果显示,纽约、伦敦、东京继续领跑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发展实力前三甲,其余的4到10位分别是香港、新加坡、上海、巴黎、法兰克福、悉尼、阿姆斯特丹。

上海,作为中国内陆唯一一个跻身世界前十金融中心的城市,是时候该思考,如何才能趁胜追击,成为纽约、伦敦、东京那样的国际领跑者?相较于纽约的稳坐龙头和伦敦的欧洲王牌地位,东京对于上海来说或许是个很好的榜样──至少是在尽量少走弯路方面。

因为二十年前,东京也曾赢得和上海如今一样的地位。

上世纪80年代的东京是当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最引人瞩目的焦点,并且也在努力获得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那时,东京的银行现金充盈,忙着把触角延伸到世界各地。外国的金融机构纷纷开始在东京设立地区总部,它们希望在东京获得偏好储蓄的当地人的存款,并且对东京未来全球投资者的地位打起了主意。

如今,上海正在获得同样的关注。一项已经实施两年的中央政策要求把这个东部沿海城市建成中国的金融中心,而且还定下了到2020年把上海升级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目标。这些天来,上海正在为陆家嘴论坛做准备,陆家嘴论坛是一年一度的金融盛会,本届陆家嘴论坛将在本周晚些时候召开。

中国政府这一计划成功的可能性成了一项最新研究的关注焦点。上海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hanghai)周二发布了名为《展望2020》(Achieving 2020)的报告,报告中指出了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所面临的不计其数的体制上的障碍,不过报告仍对这一前景表示乐观。在这份报告中,前摩根大通投资银行家、现任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员埃利奥特(Douglas J. Elliott)用部分篇幅讲述了从东京经验中可以获得怎样的教训。

在金融方面,日本从来没有实现人们对它的期待。报告说,东京代表了一类城市,这些城市有望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但其政策、整体商业和政府机制却在阻碍它获得真正的全球性地位,尽管该城市也拥有巨大的优势。

一些因素可以用来解释东京未能利用其优势的原因,而这些因素有很多在上海也同样存在。日本的监管机构和政界人士拒绝接纳西式金融产品,他们创造了主要针对国内市场的专门为日本定制的解决方案。金融活动受制于地方法律和语言,外国人常常对此感到困惑不解。

2009年,中国政府宣布了将上海打造成全球金融和航运中心的政策,对当地政府来说,这项政策是一种极大的支持,使其有机会让上海重夺20世纪上半叶“世界之城”的桂冠。打造上海的战略已经吸引了一些全球最大型银行和保险公司进驻浦东新区,这些公司的业务涉及了股票、证券和大宗商品交易。此外,浦东还有一座与华尔街牛类似的青铜牛雕。

除此之外,上海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失误。香港似乎正在推动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创新,而高盛(Goldman Sachs & Co.)也将其亚太区负责人派驻到了北京。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最近告诉记者,上海在全球金融市场所扮演的角色将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直接相关,他同时指出,某些政策出台的时机有点晚。

鉴于上海已经拥有规模庞大且还在不断增长的金融市场,此外加上运作正常的期货市场和城市活力等优势,上海成为主要金融中心几乎可以说是毫无疑问的事,而且上海也可能成为亚洲地区的主要金融中心。

然而上海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仍然面临诸多障碍。比如说,保守的监管,不透明且过于冗长的决策过程,全球市场在交易中不愿意采用中国的法律以及缺乏支持,这些因素都令现有的这些金融中心更具优势。有经济学家表示,仅仅擅长一半或四分之三的业务还不够,因为选择伦敦或纽约会相对容易。在这两个市场,所有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虽然香港正在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中心,同时利用其较低的税率吸引专注中国市场的金融专业人士,但这份报告却淡化了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上海竞争对手的重要性。银行家门认为,按照股票交易的价值计算,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四的这一成绩有助于上海成为全球金融中心。

由于取得了这些成就,上海足以有资格为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而奋斗。也让我们共同关注,中国上海,正瞄准着东京,迎头而上。


关键字: 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 东京 香港
分享到: